从经济学琢磨人力资源管理
发布日期:2015-12-07浏览:3065
目前, 伴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虽然变革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如何实现对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最大化,则是共同面临的一个重点问题。因此, 中国要迎接“新经济”的挑战,首要的问题就是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又要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和调控作用,来促进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
我们知道,能为社会创造财富、能够推动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包括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人力资源的质量是最主要的方面。当人力资源的数量基本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时,经济发展的快慢则取决于人力资源的质量。人力资源质量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而提高,表现为人力资本的增加。人力资本是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人进行经济活动所具有的本钱。经济学里的资本是指生产及进一步生产使用的可以获得货币收益的财富;从马克思的理论来看,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人力资源通过投资使人力资源增值,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人力资源具有资本特性,通过对其投资转变为一种特殊的资本----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社会组织或个人对其投资的多少,其价值只能通过劳动与服务进行交换和体现。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的理论体系,强调了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投资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要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作为收入的源泉,物质资本的重要性已退居第二位,而人力资本则上升到第一位。从这点讲,政府应该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
第二、外部性问题。我国人口数量大、素质低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只有通过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大人力资源的投资,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才能使人口负担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形成与外部性紧密相关。外部性是指未被市场交易包括在内的额外成本及收益。外部性分为积极的(外部经济)和消极的(外部不经济)两类,其划分取决于个人是否无偿地享有了额外收益,或是否承受了由其导致的额外成本。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外部经济性,即个人的人力资本有助于提高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但个人并不因此而获益。由于人力资本存在外部经济性,使得社会的边际收益超过私人边际收益,私人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量将会减少,个人、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总显得不足。因此单纯依靠私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政府必须对人力资本的形成进行干预,加大政府的人力资源投资,弥补个人和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的不足。从这点讲,政府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加大教育投资力度。
第三、蛛网效应分析。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蛛网效应的特征。蛛网理论是经济学家用供求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因而调节其供给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商品(特别是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波动情况的理论。该理论在1930年由美国的舒尔茨(H.Schultz)、荷兰的丁伯根(Tinbergen)、意大利的里西(U.Ricci)分别提出,1934年经过英国经济学家卡尔多(N.Kal-dor)的总结并定名为蛛网理论(依据这种理论的价格和产量波动图形状似蛛网,故形象地称为蛛网理论)。蛛网理论采用动态分析法,分析从原来的均衡点到新均衡点的发展变化过程。该商品的特点是:本期供给量取决于上期的价格,St=F(Pt-l);本期的需求量则取决于本期的价格,Dt=F(Pt)。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蛛网效应的特征。如接受大学本科教育,需要4—5年时间,人们在选择专业时,往往根据现期的人才需求,报考供不应求的热门专业;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当4—5年以后大学毕业时,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热门专业不再热门,造成就业困难,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下降。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组织,在人力资源的开发投资上,必须考虑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期性和蛛网效应特征,把握未来的人才需求,找准投资开发方向和重点。政府作为整个经济活动的最终调节者,既要对人力资源投资进行必要的补充,以弥补个人和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的不足;也要通过制定政策对个人投资加以引导,选择正确的人力资源投资方向,从而保证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需要。
第四、机会成本分析。机会成本是指用一定量的资源生产某种物品而放弃的使用同量资源可以生产的其他物品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当把一定量的资源投入某种产品生产所获得的收益大于或等于其机会成本时,则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在人力资源利用上应进行机会成本分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的岗位优化。如很有企业管理才能的人安排做行政工作,高学历的人从事商场柜员工作都有很高的机会成本,代价大而成效小,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的时间优化,如据对世界著名发明家的研究,发现61%的人在25岁以前便有了发明,40岁以后开始发明的仅占3.6%。我国人力资源利用上的论资排辈,年轻人不受重视,散失了人力资源的最佳时间效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在人力资源的利用上,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机会成本分析。不仅要看某人在目前岗位上取得的成绩,更要看这人在其他岗位上可能取得的最大成绩;不仅要看某人在现在年龄段所取得的成绩,更要看这人处在其他年龄段时从事同样的工作可能取得的最大成绩。把人力资源在其他岗位上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效与在目前岗位上取得的成效进行比较,以及人力资源在其他年龄段时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效与目前年龄段上取得的成效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人力资源的利用不合理,需要进行重新配置,直到人力资源在其他岗位上以及其他年龄段时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效小于或等于其在目前岗位和目前年龄段上取得的成效时,人力资源配置才达到最优状态。可见在利用人力资源时,应对人力资源进行机会成本分析,把人力资源放在最充分发挥其作用的位置上。
02年,上海市恐怕最大的投资是姚明签约美国休斯敦火箭队,4年总价值1780万美元,而实际身价估计达到1.8亿美元。由此,有些经济学家提出:现在中国的经济继产品经济、商品经济、资产经济之后,现在已经到了需要经营人才的时候了。萨缪尔森认为:“资本是一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要素。资本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一种本身就是经济产出的耐用投入品”。可见,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分析,将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从而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企业也应重视“农.. 返回列表
我们知道,能为社会创造财富、能够推动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包括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人力资源的质量是最主要的方面。当人力资源的数量基本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时,经济发展的快慢则取决于人力资源的质量。人力资源质量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而提高,表现为人力资本的增加。人力资本是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人进行经济活动所具有的本钱。经济学里的资本是指生产及进一步生产使用的可以获得货币收益的财富;从马克思的理论来看,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人力资源通过投资使人力资源增值,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人力资源具有资本特性,通过对其投资转变为一种特殊的资本----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社会组织或个人对其投资的多少,其价值只能通过劳动与服务进行交换和体现。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的理论体系,强调了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投资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要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作为收入的源泉,物质资本的重要性已退居第二位,而人力资本则上升到第一位。从这点讲,政府应该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
第二、外部性问题。我国人口数量大、素质低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只有通过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大人力资源的投资,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才能使人口负担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形成与外部性紧密相关。外部性是指未被市场交易包括在内的额外成本及收益。外部性分为积极的(外部经济)和消极的(外部不经济)两类,其划分取决于个人是否无偿地享有了额外收益,或是否承受了由其导致的额外成本。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外部经济性,即个人的人力资本有助于提高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但个人并不因此而获益。由于人力资本存在外部经济性,使得社会的边际收益超过私人边际收益,私人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量将会减少,个人、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总显得不足。因此单纯依靠私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政府必须对人力资本的形成进行干预,加大政府的人力资源投资,弥补个人和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的不足。从这点讲,政府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加大教育投资力度。
第三、蛛网效应分析。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蛛网效应的特征。蛛网理论是经济学家用供求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因而调节其供给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商品(特别是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波动情况的理论。该理论在1930年由美国的舒尔茨(H.Schultz)、荷兰的丁伯根(Tinbergen)、意大利的里西(U.Ricci)分别提出,1934年经过英国经济学家卡尔多(N.Kal-dor)的总结并定名为蛛网理论(依据这种理论的价格和产量波动图形状似蛛网,故形象地称为蛛网理论)。蛛网理论采用动态分析法,分析从原来的均衡点到新均衡点的发展变化过程。该商品的特点是:本期供给量取决于上期的价格,St=F(Pt-l);本期的需求量则取决于本期的价格,Dt=F(Pt)。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蛛网效应的特征。如接受大学本科教育,需要4—5年时间,人们在选择专业时,往往根据现期的人才需求,报考供不应求的热门专业;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当4—5年以后大学毕业时,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热门专业不再热门,造成就业困难,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下降。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组织,在人力资源的开发投资上,必须考虑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期性和蛛网效应特征,把握未来的人才需求,找准投资开发方向和重点。政府作为整个经济活动的最终调节者,既要对人力资源投资进行必要的补充,以弥补个人和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的不足;也要通过制定政策对个人投资加以引导,选择正确的人力资源投资方向,从而保证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需要。
第四、机会成本分析。机会成本是指用一定量的资源生产某种物品而放弃的使用同量资源可以生产的其他物品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当把一定量的资源投入某种产品生产所获得的收益大于或等于其机会成本时,则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在人力资源利用上应进行机会成本分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的岗位优化。如很有企业管理才能的人安排做行政工作,高学历的人从事商场柜员工作都有很高的机会成本,代价大而成效小,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的时间优化,如据对世界著名发明家的研究,发现61%的人在25岁以前便有了发明,40岁以后开始发明的仅占3.6%。我国人力资源利用上的论资排辈,年轻人不受重视,散失了人力资源的最佳时间效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在人力资源的利用上,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机会成本分析。不仅要看某人在目前岗位上取得的成绩,更要看这人在其他岗位上可能取得的最大成绩;不仅要看某人在现在年龄段所取得的成绩,更要看这人处在其他年龄段时从事同样的工作可能取得的最大成绩。把人力资源在其他岗位上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效与在目前岗位上取得的成效进行比较,以及人力资源在其他年龄段时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效与目前年龄段上取得的成效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人力资源的利用不合理,需要进行重新配置,直到人力资源在其他岗位上以及其他年龄段时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效小于或等于其在目前岗位和目前年龄段上取得的成效时,人力资源配置才达到最优状态。可见在利用人力资源时,应对人力资源进行机会成本分析,把人力资源放在最充分发挥其作用的位置上。
02年,上海市恐怕最大的投资是姚明签约美国休斯敦火箭队,4年总价值1780万美元,而实际身价估计达到1.8亿美元。由此,有些经济学家提出:现在中国的经济继产品经济、商品经济、资产经济之后,现在已经到了需要经营人才的时候了。萨缪尔森认为:“资本是一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要素。资本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一种本身就是经济产出的耐用投入品”。可见,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分析,将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从而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企业也应重视“农.. 返回列表